本站支持IPV6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财政资金>县市区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关于长武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 2024-03-06 10:25:00
来源: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1161042801602076XX/2024-00004 主题分类 财政
文号 发布机构 长武县财政局
公开日期 2024-03-06 10:25:00 有效性 有效
主题词

关于长武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年2月21日在长武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长武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财税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六稳”、“六保”,克服收入划分调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政策性因素影响,加大财政统筹调控力度,优化支出结构,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县域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230391万元,增长45.1%。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557万元,占预算71350万元的107.3%,增长7.3%,增收5207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5309万元,占预算230571万元的115.1%,增长15.1%,增支34738万元。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557万元,加上上级各类补助收入168807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51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152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22880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8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52万元,全县收入总计290756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5309万元,加上上解支出3651万元,一般债务还本9867万元,调出资金11596万元,全县支出总计29042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33万元。

2023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817.59万元,剔除公务用车购置费144.4万元,“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下降1.4%,减支9.65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75.09万元,减支7.09万元;公务接待费298.1万元,减支2.5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573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389万元,转贷新增债券收入25800万元,调入资金11605万元,上年结转5961万元,收入总计71328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6781万元,加上上解196万元,调出资金22880万元,支出总计69857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1471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5859.55万元,加上上年

结余19128.81万元,收入总计44988.36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5447.05万元,年终结余19541.31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8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万元,其中调出资金8万元,年终无结余。

需要说明的是: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已上报省、市财政部门,报告数据待省市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我们将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五)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截至2023年底,我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63258.9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66162.98万元,专项债务余额为97096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省市暂未下达,待省市财政部门下达后,我们将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债务限额情况。

二、2023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3年,财政部门始终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凝心聚力补短板,调优结构保重点,依法理财提绩效,兜牢底线惠民生,财政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科学统筹,千方百计拓财源。牢固树立“大财政”思维,统筹各方财源,确保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一是全力抓好收入组织。加强涉煤企业、在建项目、房地产等重点税源监测,抓好财政收入挖潜,尽力做大“财政蛋糕”,2023年度我县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保持在全市前列。二是努力向上争取资金。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及时跟进项目筛选、申报,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68807万元;策划包装政府债券项目31个,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5800万元,支持职教中心、第二水厂、标准化厂房及园区配套供热设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等项目建设,争取一般债券资金7700万元,支持朝阳小学、相公中学教学楼及食堂、供水管网更新、柳毅路等重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三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融资统筹谋划,安排473万元设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专项引导资金、县域科技创新引导资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安排财政贴息资金300万元,为中小企业融资2035万元,财政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强化保障,量质并重促发展。一是扎实推进优美乡村建设。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672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县级配套衔接资金3678万元;安排专项资金1700万元,重点打造13个县级示范村和8个镇级示范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577.56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93.68万元;兑付农机购置补贴204.97万元。完成财政支农支出1316.85万元,用于农业防灾减灾、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放扩种油菜补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补助、大豆玉米一喷多促补助等。安排770.25万元,用于苹果、公益林、农村住房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166万元,组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补短板强弱项亮化项目共40个,改善了镇村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二是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安排资金7344万元,用于育才中学、相公中学、北关小学、昭仁、城西、新城幼儿园建设及长武县中学等5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安排10155万元,用于昭仁大街、创业北路、浅水路提升改造、西大街雨污分流及人行道提升改造、县城灵风桥维修改造、老旧小区主体改造等;安排11226万元,用于S507省道相杨公路建设、生命安全防护、农村公路绿化、灾后重建等;安排13530万元,用于鸦儿沟大桥、公刘东街片区项目征地及征迁补偿。三是持续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安排冬季清洁取暖资金1827.88万元,为32780户群众兑付用电补贴、发放生物质燃料;安排城乡环境卫生整治1553.24万元、自然生态保护3471万元、水污染防治2976.38万元、设备购置费472万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做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工作,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紧盯民生,加大投入增福祉。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保民生、压一般、提绩效”原则,持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保障“三保”需要,补齐民生短板。全年民生支出达到22285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一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安排教育支出37967万元,落实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各学校正常教学运转,“两免一补”资助政策、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持续推进;“两个只增不减”的目标顺利实现。二是公共卫生保障有力。安排16411.75万元投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县建成基层“中医馆”13个;及时拨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财政补助资金,保障各项基金稳健运行。持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提升基本卫生服务标准,全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投入政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基本建立。三是社保事业长足发展。拨付资金6920.77万元,扎实做好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救助、残疾人补贴等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724.58万元,用于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公益岗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四是文旅产业全面发展。投入资金2065万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支持举办送戏下乡、戏曲进社区、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四)深化改革,破立结合提效能。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以项目库建设为龙头,以资金使用绩效为导向,以信息一体化系统为支撑,坚持先谋事、后保障,严格按照零基预算要求科学编制预算,精准配置资产,大力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开支,兜牢“三保”底线,规范预算支出执行,增强预算刚性约束,科学调度拨付国库资金,促进财政预算稳健运行。全年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078万元;清理消化财政暂付款1006万元。二是加强直达资金监管。发挥财政直达资金一体化管理系统,督促预算单位加快资金分配和使用,防止挤占挪用、沉淀闲置,有效发挥直达机制作用。全年中省财政直达资金47150.11万元,按项目进度及时足额兑付到实施单位。三是加强债务风险管控。严格按照依法限额举借债务和分类预算管理的要求,管好用好政府债券资金,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妥善做好政府债务风险处置。化解政府隐性债务5952.04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39.94%;清理清偿拖欠企业账款7026万元。四是加强投资评审管理。制定印发《长武县县级部门(单位)财政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及时下发《长武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投资评审初审、复核、总稽核三级复核制度,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中介机构驻点评审增强工作力量,加大工程建设项目跟踪评审力度,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审定工程造价,有效节约政府投资成本。全年累计完成项目资金预审151个,总资金365332.11万元;预算评审项目145个,评审金额175982.54万元,审定金额164166.67万元,审减金额11815.87万元,审减率6.71%;结算评审23个,评审金额6555.95万元,审定金额6423.15万元,审减金额132.8万元,审减率2.03%。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坚持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严格定员定标和限额采购,合理配置资产,盘活闲置资产,规范资产处置。全年审核审批国有资产购置584批次6780.63万元;调剂划转调拨资产29批次7812.28万元;上缴资产处置收益57.99万元。六是加强国库收付管理。全面上线运行财政云预算一体化系统,将13个预算单位往来资金纳入陕西“财政云”管理,往来专户管理更加规范、安全;持续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全年累计刷卡6703笔1059.5万元。七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坚持“依法采购、优质服务、规范操作、廉洁高效”原则,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实行集中采购机构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相结合,批量集中的规模效应充分凸显。全年完成政府集中采购29批次3104.63万元,节约资金23.77万元。

(五)依法监管,筑牢防线打基础。一是健全财会监督体系。深化《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的宣传落实工作,积极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贯通工作格局基本建立。二是深化财政监督检查。围绕重点领域,先后组织开展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项目、基层财政所运行、涉农资金等专项检查,严肃财经纪律,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三是强化监督协同联动。加强与巡视巡查、审计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配合协同,健全完善重点监督协作,统筹协作、信息沟通、线索移送、协同监督、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初现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县域经济发

展和财政收支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源结构相对单一,受煤炭生产销售、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空间较小,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二是财政收入增长不能充分满足刚性支出增长需求,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资金调度较为困难;三是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偿债压力较大,财政运行风险不容忽视。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创新管理,逐步有效予以解决。

三、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一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坚决树牢“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民生、保发展,以财政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富强美好”新长武建设。

(一)全县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4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预期目标为232569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77000万元,增长9%。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安排为:税收收入完成66274万元,其中:增值税31570万元,增长75.39%;企业所得税2367万元,下降40.83%;个人所得税1736万元,增长44.67%;资源税19994万元,下降40.49 %;城市维护建设税4998万元,增长66.6%;房产税2841万元,增长5.22%;印花税841万元,增长33.49%;城镇土地使用税599万元,增长24.79%;土地增值税331万元,下降43.42%;车船税217万元,增长20.56%;环境保护税136万元(2024年新增);契税644万元,增长28.8%。非税收入完成10726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566万元,增长288.79%;罚没收入1400万元,下降17.65%;专项收入5190万元,增长66.88%;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234万元,增长76.29 %;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36万元,增长12%。

2024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000万元,加上返还性收入扣减244万元(其中上划中央增值税返还75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13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204万元,上划中央消费税返还2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扣减121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80270万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33758万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500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9124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31776万元,雅店煤矿税费基金划转3000万元,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1256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856万元),预计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0000万元,转贷新增债券收入7700万元,转贷再融资债券收入985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15682万元,上年结余333万元,全县当年总财力为261726万元。减除上解上级支出2971万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315万元,县本级可用财力为257440万元。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目标为257440万元,其中:个人部分支出80272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31.18%;公务费支出2682万元(预留因公出国(境)支出10万元,年初不下达部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审批后予以下达),占预算总支出的1.04%;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支出167486万元(其中:年初预算下达部门8186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80000万元、按原用途支出的直达资金及预留城建、交通、教育、水利、工业园区、政府采购等5617万元暂不下达部门),占预算总支出的65.06%;总预备费7000万元。

具体支出项目安排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334.71万元,下降17.48%,主要用于党政机关行政运行管理、信访法制化建设、社会治理中心“一站式”阵地建设、“云上长武”信息管理、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公共安全支出9060.13万元,增长35.99%,主要用于公安、司法、交警等社会公共安全、法治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等方面;教育支出38300万元,增长1.69%,主要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贫困生资助,优质教育均衡县创建、国家级实验区创建、朝阳小学、北关小学、长武县体育综合体建设等教育惠民项目建设;科学技术支出500万元,增长5.71%,主要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普宣传、社会科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县域科技创新引导等方面;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877.22万元,增长22.95%,主要用于文体场馆免费开放、文物保护、体育事业发展、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支持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等方面;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683.04万元,下降0.06%,主要用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优抚安置、就业补助、援企稳岗、创业扶持、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标杆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创建等方面;卫生健康支出16810.31万元,下降11.27%,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乡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医疗救助、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计生事业、县医院“千县工程”、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建设等方面;节能环保支出6308.94万元,增长15.89%,主要用于支持清洁取暖、散煤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工作;城乡社区支出32515.01万元,增长136.64%,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城乡综合执法、环境卫生整治、东大街、陶南北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公刘东街、柳毅路建设、城东公园、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312国道长武过境段扩建、鸦儿沟大桥建设等方面;农林水支出44707.66万元,增长5.27%,主要用于支持高标准农田、天然林保护、重点水利工程、农机具购置补贴、苹果产业链发展、“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农村污水、垃圾、改厕“三大革命”、“三堆六乱”整治、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交通运输支出13401.69万元,增长46.37%,主要用于公路养护、生命安全防护、公共交通补贴、通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等方面;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747.03万元,增长29.56%,主要用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助企纾困、成长型企业培育等方面;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60.84万元,下降53.38%,主要用于县供销市场体系管理、电子消费券投放、限上商贸企业发展等方面;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8217.21万元,下降1.44%,主要用于国土资源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征地补偿和地面附属物补偿等方面;住房保障支出5932.95万元,增长10.73%,主要用于个人住房公积金县级配套、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40万元,下降77.24%,主要用于国家粮食差价补贴、粮食挂账利息补贴及粮油市场调控等方面;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377.73万元,下降57.16%,主要用于消防救援、森林草原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救灾、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监管等方面支出;债务付息支出1538.85万元,主要用于地方一般政府债务付息。

2024年,全县“三公”经费预算958.19万元,剔除公务用车购置费275万元,较上年下降1.39%,其中:因公出国(境)10万元(年初预留),公务用车购置费275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75.09万元,公务接待费298.1万元。

(二)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20789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92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8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69万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471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为22260万元。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657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相关支出3222万元,专项债券支出200万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3156万元),调出资金1568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为22260万元。

(三)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29162.68万元,加上上年结余19541.31万元,收入总计48703.99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26715.9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1988万元。

(四)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4年,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四、2024年财政工作措施

(一)聚焦财源建设,多措并举抓增收。一是全力做好财源建设。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财政补贴、税费优惠、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预算保障和资金倾斜力度,支持陕西润中、万华装备制造、大唐电厂等企业技术改造,助力重点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政策引导、多点带动,发挥科创专项基金撬动作用,支持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推动特色基础产业加快发展。二是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对财政收入影响,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加强对煤炭、房地产等行业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重点税种动态监测,强化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税源的跟踪服务,紧盯重点税源,关注重点税种,提升税收征管质效,提高收入质量。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抢抓国家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政策利好,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组织申报项目,大力争取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均衡性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

(二)聚焦风险防范,集中财力保民生。一是落实“三保”政策。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健全库款风险预警机制,持续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推动预算执行全范围、全过程监管,切实防范资金支付风险。二是加强债务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严格执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统筹安排化债资金,依法依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科学用好专项债券,确保债券资金投向精准有效。三是兜住民生底线。坚持“有保有压”,将有限财力向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关键环节倾斜。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重点支持乡村振兴、城市提质、教育发展、生态环保、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重点领域。

(三)聚焦效能提升,坚持不懈抓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深化零基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注重绩效结果在预算安排、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加强财政收入规范管理,促进财政收入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加快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促进预算管理各项制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严格预算管理,完善预算支出分类管理,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二是强化预算绩效评价改革。稳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促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融合提升。选取关系重大民生、社会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三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持续理顺和巩固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管理体制,完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监督管理体系,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加强资产“入口”管理,以推进资产配置标准为切入点,准确把握资产配置和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将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进行盘活使用,推进资源整合。优化资产“出口”管理,不断推进资产处置的规范化、效能化。四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依托全业务标准化、全流程电子化、全数据共享化的政府采购执行管理系统,严格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实现所有采购项目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切实降低采购成本,节约经费支出。

(四)聚焦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强支撑。一是从严控制一般支出。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制定出台《长武县预算单位“过紧日子”评估暂行办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非生产性支出按比例压减,力争实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二是注重统筹盘活存量。持续有效盘活存量资金,加大存量资金和部门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的统筹力度,持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县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对财源建设的拉动作用,通过盘活整合划拨国有优质资产等方式壮大平台资产规模,加快市场化转型,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等领域撬动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实现投资有支撑、增长有动能。三是管好用好直达资金。依托直达资金监控体系,以直达资金台账为基础,加强对资金分配下达、资金支付、惠企利民补贴补助发放情况的全程监控,促进相关政策早落地、早见效。四是从严做好预决算公开。坚持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做到“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压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确保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及时、内容准确、形式规范,打造让群众“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的阳光财政。五是严肃财经工作纪律。坚持“以政统财、以财辅政”,坚定政治方向,找准职能定位,进一步转变理财观念,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持续优化干部作风,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全面整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过去与未来接续承载,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指导,认真听取县政协意见建议,以更加开拓创新的精神,更加奋发有为的干劲,更加担当有为的作风,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富强美好”新长武贡献财政更大力量。

附:长武县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pdf

附件2:长武县2024年政府财政预算公开.xl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 咸阳市数据局

网站标识码:6104000004 技术运维电话:029-33123036 网站地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001号

陕ICP备2023008748号-1

咸阳市政府网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