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财政资金>县市区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三原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 2025-03-06 17:32:48
来源: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11610422016016357Y/2025-00057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发布机构 三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5-03-06 17:32:48 有效性
主题词

三原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会议文件(10)

三原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2月15日在三原县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三原县财政局局长    杨  斌

各位代表:

受三原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三原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创新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兜牢民生支出底线,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全县财政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802万元,占年初预算53000万元的114.72%,超收7802万元,较上年同期57659万元,增长5.45%,增收3143万元;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75000万元,占年初预算345000万元的108.7%,超支 3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338600万元,增长10.75%,增支36400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县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802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84592万元,调入资金 3152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246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44万元,全县财政预算总收入390424万元;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5000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496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57万元,2024年全县财政预算总支出390424万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2162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985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785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1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8526万元,上年结余110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0538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102328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6911万元,调出资金1397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438万元,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102328万元,收支相抵。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89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8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没有安排支出,调出一般公共预算9086万元,年终结余为零。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社保基金当年预算收入完成7630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876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2431万元;社保基金当年预算支出完成72850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0171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2679万元。社保基金预算当年结余3457万元。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保待遇标准的提高,社保基金支出面临着一定压力,特别是在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支出方面,增长趋势相对稳定但仍需关注长期可持续性。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至202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78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591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18900万元。债务资金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400万元、市政建设 50400万元、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58600万元,保障性住房6500万元,农林水利18400万元,仓储物流3400万元,生态环保2800万元,其他领域355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地方投资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二、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回顾

(一)加强财源建设,积极组织财政收入

一是“五量并举”推动税收增收挖潜工作。通过强“变量”、提“质量”、赋“增量”、抓“减量”、扩“容量”,加大税收增收挖潜,狠抓财政收入管理,有效杜绝了县域内税源流失,税收增收挖潜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二是全力以赴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建立健全综合治税体系,强化税务、财政、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配合,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种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确保税收收入依法依规足额入库。同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收缴流程,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效率。三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突出工业招商,围绕绿色食品、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商贸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鼓励现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对伊利、达利、联塑等企业进行零增地技术改造,提高亩均效益。对政府投资项目按轻重缓急分期安排,加快已签约企业落地开工建设,扩大投资,培植后续税源。

(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民生领域

1.“三保”支出稳健有序,财政保障提质增效。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梳理分析各类资金支出情况,牢固树立过 “紧日子” 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力兜牢“三保”底线。努力实现工资支出提前拨付、民生类支出按时支付、项目类支出按进度支付。按计划拨付了行政事业单位基础绩效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各预算单位公用经费、村干部工资补贴,过渡期间退休人员职业年金记账部分记实等资金。2024年县级“三保”预算支出296039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9%,三保支出保障有力。

2.多向发力,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为民理财的重要职责,统筹调度、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财力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领域倾斜。今年以来,教育支出64646万元,重点保障了宏道中小学、正谊小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资助等项目,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的提升;卫生健康支出23917万元,改善了医疗设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医保体系建设等,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435万元,稳步提高了养老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保障标准,涵盖了失业、残疾人救助、退役士兵安置等方方面面,筑牢了民生底线;住房保障支出20946万元,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聚焦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城乡社区支出44873万元,推进城区雨污分流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助推我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农林水支出50540万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加强耕地保护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节能环保支出9886万元,保障了清洁取暖运行补贴的发放,改善了乡村环境整治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2024年全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33828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90.21%,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1.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统筹衔接,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2.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推进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高了财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财政大数据应用,通过对财政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财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财政管理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3.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注重结果导向,在全市县一级率先启动预算绩效1.0系统,覆盖全县54个部门、119个预算单位,实现了线上绩效全覆盖“双监控”。根据自评复审及重点评价结果,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对部门自评实现全覆盖,并对8个民生项目及2个部门整体实施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13397.92万元,评价梳理问题60余条,督促部门进行了整改。

4.优化项目评审申报程序,提高评审质效,用好财政资金。县本级完成评审项目112个,送审金额178500万元,审定金额162800万元,审减率9.89%。

(四)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资金运行

1.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出台《三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构建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会计信息质量行政执法检查、涉农惠农资金及“一卡通”管理调研督导等工作,做到财会监督经常化、制度化,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和监管,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2.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涵盖财政业务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防范财政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加强对财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廉政教育,提高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干部队伍。

三、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三原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2.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对财政收入的统筹规划,积极挖掘收入潜力,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重点民生项目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2)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财政收支规模,严格控制财政赤字,防范财政风险,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3)优化结构,保障民生。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民生支出占比,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4)绩效管理,提高效益。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5)防范风险,确保安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财政资金风险防控机制,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收入预算:202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 58000万元,较2024年实际56002万元(60802万元,剔除停车位特许经营权出租一次性收入增加4800万元),同口径完成数增长3.57%。其中:税收收入安排43100万元,非税收入安排14900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县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00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95387万元,调入资金1665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5000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385037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5037万元,2025年全县可安排财力380000万元,较上年预算345000万元增长10.14%,增加35000万元。

支出预算: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380000万元。其中:教育支出64750万元,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重点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宏道中小学建设等项目;卫生健康支出24050万元,用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629万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等;科学技术支出475万元,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农林水支出5068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住房保障支出21000万元,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此外,还安排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20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9080万元等其他各项支出,以保障政府正常运转和社会公共安全稳定。

2.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收入预算: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435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5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550万元、污水处理费等预计完成800万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9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93350万元。

支出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6850万元。主要用于城乡社区支出60330万元,包括城市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项目;农林水支出985万元,保障水库移民扶持工作正常进行;其他基金支出15535万元,根据各专项基金的规定用途安排用于相应的公共事业项目。加上债务还本支出1500万元,调出资金15000万元,支出总计9335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5万元,其中:利润收入安排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5万元,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安排5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5年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1670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413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532万元;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6516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333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183万元。本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结余5154万元。

四、2025年全县财政工作重点

2025年,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财政主责主业,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1.坚持强基固本,持续稳定经济大盘。一是做强产业壮大财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涵养优质财源,加快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形成财政增收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坚定不移抓实收入,持续抓好税收增收挖潜工作,坚决杜绝县域税源跑冒滴漏,准确把握财税收入变化趋势,突出抓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税收征管,做大做优财政蛋糕。二是积极盘活存量资源。持续推进国有“三资”清查处置,聚焦盘活城区内资产处置,形成可用财力服务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三是全力争取资金支持。紧密跟踪中央、省级政策动向,积极争取转移支付、新增债券及各类政策试点。用活用好各类财政工具,保持与上级财政部门密切沟通,强化重点领域能力建设。

2.坚持保障重点,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制定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制定本级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明确保障内容、政策标准、实施期限、支出责任等。二是落实民生保障重点任务。坚决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把严把紧预算关口,严控一般性支出,从紧安排必要支出。集中有限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全面审核清理政策项目支出、到期政策资金,集中有限财力保障县委、县政府最新工作部署落实。三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积极争取专项债券额度,充分发挥增发国债作用,多渠道筹集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扩大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

3.坚持改革破题,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基数”,按照“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结合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和财力情况,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严格按五级优先顺序安排支出预算,即“三保”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部门必须开展的一般性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及重要子企业监督管理办法,提升国资监管水平,整合资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全力打造预算绩效全周期闭环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4.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一是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始终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三保”预算执行监测和库款保障机制,兜牢“三保”底线。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逐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积极盘活各类资产,确保债务率处于合理区间,为2025年争取专项债券赢得空间。三是全面履行依法理财。严格执行预算法等相关法律,切实严肃财经纪律,把日常财会监督、财政专项检查、推进财务管理监督常态化检查等工作落到实处,着力提升各单位内控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财政资金使用风险。

5.坚持从严从实,持续强化财经纪律。一是深化思想认识。财政部门作为财会监督的主责部门,必须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问题,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同各类财经违法违规行为做坚决斗争,用火眼金睛看紧“钱袋子”,当好财政资金“守护者”。二是加强财会监督。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整治,完善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财会监督与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绩效管理一体工作机制,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三是注重成果运用。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对违反财经纪律人员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压实财会监督主体责任。将财会监督成果作为预算管理、政策调整、资金安排等重要依据,通过收回资金、调减预算、暂停拨款等措施,对违规部门单位予以惩罚,以监督促管理。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的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财政部门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握实践要求,守正创新、务实笃行,用更足的劲头、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在三原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财政担当。

三原县2025年政府财政预算(草案).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 咸阳市数据局

网站标识码:6104000004 技术运维电话:029-33123036 网站地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001号

陕ICP备2023008748号-1

咸阳市政府网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