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财政资金>县市区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旬邑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时间: 2025-02-27 09:34:56
来源: 县财政局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11610429016021375K/2025-00064 主题分类 财政
文号 发布机构 旬邑县财政局
公开日期 2025-02-27 09:34:56 有效性
主题词

(在旬邑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书面报告)

旬邑县财政局局长  席鹏飞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税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两创一有”工作要求,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服务保障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144万元,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预算调整数25000万元的100.58%,较上年同期下降3.03%。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276381万元。预算执行中,因上级财政增加补助、转贷新增一般债券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305000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3603万元(含动用预备费2800万元),完成预算调整数的99.54%,较上年增长0.7%,增支2118万元。

2024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预计较上年下降1%以上。

2024年,全县“三保”支出164241万元,占“三保”支出预算的100.6%。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2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97%;加上级补助收入、转贷新增专项债券收入、转贷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余收入等,全年收入总计77401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3508万元,较上年下降28.73%,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调出资金等,全年支出总计71757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结余5644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万元,加上级财政补助收入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123万元,全年收入总计1013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万元,调出资金10130万元,全年支出总计10130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结余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0512万元,支出完成40710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98万元,年末累计滚存结余37269万元。

(五)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343119万元(一般债务余额103153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39966万元),低于上级下达政府债务限额,债务率103.28%,债务风险等级“绿色”。

二、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拓宽聚财之道,高质量发展基石稳固。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煤炭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严峻形势,财税部门着力加强税收形势综合分析研判,对照目标任务找差距、添措施、补短板,确保财政收入颗粒归仓。一是依法有序征收。凝聚征管合力,加强财税政策研究及形势分析,紧盯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变化趋势,多次深入税源企业走访调研,推动涉税信息数据共享,堵漏补短,依法征收。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4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876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4.65%。二是多方争取资金。紧盯中省政策导向和支持投向,积极向上沟通衔接,争取财力性补助资金151283万元,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资金91939万元,财政盘子持续做大,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三是精准减税降费。积极落实各项新增、延续和优化的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4146.18万元,有效激发了企业发展动力,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四是致力投资拉动。聚焦全县发展大局,条分缕析一揽子化债方案和一揽子增量政策,争取到位专项债券资金37376万元、一般债券资金11700万元、再融资债券资金3019万元,各类债券资金总量达到52095万元,为县域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领域支出提供了强劲支撑。

(二)把准统筹之度,普惠性保障量增质优。面对当前财政持续“紧平衡”的严峻态势,一体推进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财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一是有保有压兜底强基。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突出重点,优化结构,腾出更多财力办大事、惠民生。持续压减“三公”经费以及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坚决遏制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有限财力用在了“刀刃”上。二是支持科教事业优先发展。全年安排科学技术支出797万元,较上年增长28%,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成果转化旬邑基地孵化成长,发展壮大“飞地经济”;完成教育支出54089万元,较上年增长2.2%,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全部落实到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蹄疾步稳。三是增加全民卫生健康供给。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筹措安排卫生健康资金19863万元,支持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医共体建设,全民卫生健康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四是扎密织牢社保网络体系。加大养老、就业、高龄、救助等社保资金保障力度,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769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13826.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助1159.08万元、就业补助1040.21万元、高龄补贴1808.73万元、困难群众救助9681.62万元,社会保障水平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五是服务绿色低碳持续发展。安排污染防治资金7481万元、林业保护与生态修复资金4120万元、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资金1528万元、水土保持资金602万元、城区环卫一体化与镇村环境整治资金2508万元、金盆社区垃圾填埋场及市政道路建设资金3124万元,支持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治理等,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六是保障项目建设提质增速。加强资金统筹调度,筹措安排各类财政资金133746万元,支持G211县城北门坡至保健路口段公路拓宽改造工程、G342野鸡红至高速出口段城市道路改建、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创智中心、集中供热二期及供热自动化提升改造、县城东区城市公共停车场、马栏干部学院扩建、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一大批民生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激发了经济增长新潜能。

(三)担当为民之责,加速度振兴蹄疾步稳对标有效衔接“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总要求,突出农业农村主导地位,完成农林水事业支出59884万元,占预算的112.02%。一是财政衔接资金投入有力。统筹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14607万元,持续加强产业扶持力度,加大乡村建设力度,富民产业逐步壮大,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二是粮食安全保障到位。安排资金8725.22万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防灾减灾、储备粮轮换等粮食安全工作,筑牢了稳粮保供“压舱石”。是和美乡村塑形铸魂。筹措拨付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108万元、农村“厕所革命”资金569万元、农村水利建设资金998万元,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便捷。四是惠民补贴足额落实。足额兑付产业发展、耕地地力保护、高龄老人保健、困难群众救助等57项惠民补贴资金25301万元,受益群众66.46万余人(次)。

(四)优化管理之方,高效能用财一体贯通。完善依法理财体制机制,强化财政资源综合统筹,突出绩效导向,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坚持预算法定原则,严把预算关口,杜绝超标准列支经费,一贯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列支”。严格规范编外人员管理及政府购买服务行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二是提升直达资金质效。坚持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实时跟踪监控系统信息,将直达资金管理贯穿到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流程各环节,确保资金快捷、精准直达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直接惠企利民。三是加力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全县67个项目开展预算投资评审,审减金额8372.75万元,平均审减率9.5%。聚焦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的重点行业领域,选取交通、教育、卫健等部门21个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绩效监控和重点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调整的重要依据,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高效。四是优化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严格落实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预留份额,全年实施政府采购项目50个,预算金额7393.02万元,实际采购金额7210.15万元,节约资金182.87万元,节约率2.47%。引导预算单位在政府采购“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4971笔,交易总额247.34万元。五是增强国资经管效益。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全面清查全县资产存量、占用使用、出租、出借等情况,将空置闲置、低效运转、超规格配置资产调拨至“公物仓”统一管理,新增资产需求优先从“公物仓”调剂,实现了资产配置效益最大化。六是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对7家县属国有企业开展资产清查和运营分析,摸清了企业资产家底,解决了权属不清、资产登记不实、管理不规范、税务风险突出等问题,国有企业管理日趋规范。

(五)筑牢安全之基,全方位监管常态长效。着力防范财政风险,深化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筑牢财政安全“防火墙”。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坚持量入为出、应保尽保,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做足做细“三保”预算,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严控随意提标扩面。全年“三保”支出16424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54.1%。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持续加强债务风险研判,摸清债务底数,调整优化债务化解方案,明确化解目标和措施。紧抓化解债务政策机遇,主动对接汇报,争取债务置换、转移支付等资金,全年化解政府债务42178万元,为县域经济发展腾出了更多财力空间。三是全面规范国库管理。密切关注库款动态,强化资金调度,保障全县各项事业正常运转。严格银行账户管理,所有账户全面纳入预算一体化系统管理,对不符合政策的银行账户应销尽销,从根源上杜绝了财政资金“体外循环”,财政资金运行更加安全。四是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升级。建立健全县属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约束、风险控制管理、风险预警等机制,对企业所属债务综合评估,精准锁定债务主体和债务性质,有效杜绝融资平台债务向政府转移的风险。五是持续深化财会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监管职能,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征地拆迁资金、县级储备粮保管轮换补贴资金、2022—2023年专项债券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夯实资金使用主体责任,确保资金安全。同时,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养老、社保、医疗、住建等领域深化财会监督,财政资金监管更加规范、高效。

总体来看,2024年,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和刚性支出持续攀升的双重压力下,全县财政工作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但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源结构单一。我县税收收入主要集中在煤炭、建筑两大行业,税收基础薄弱。当前,原煤价格和销量较上年均呈下降态势,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园区税收尚未形成有效规模,收入结构不够合理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财政收入形势异常严峻。二是收支矛盾加剧。我县财政自给率低,全年财政收入仅占总支出的8.28%,财政收支“紧平衡”特征明显,加之“三保”、重大项目建设等刚性支出只增不减,支出强度逐步加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偿债压力较大。历年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形成的法定债务陆续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县级可用财力严重匮乏,偿债资金筹措困难,保还债压力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分析: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就宏观层面而言,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回升的内生动力不够强,支撑基础尚不稳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央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对经济长远发展也注入了新的活力。结合我县实际来看,近年来体现效益效能的产业指标、投资指标连攀新高,体现活力潜力的消费指标、金融指标稳健趋优;与此同时,煤炭、房地产等支柱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财源税源基础依然薄弱,财政收入仍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之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教育优先发展等领域刚性支出持续攀升,化解政府债务任务艰巨,财政将在较长一个时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财政运行压力只增不减。

根据以上形势,结合县委工作部署,2025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经济、财政工作会议及县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五个“必须统筹”,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围绕全县“133331”总体思路和“两创一有”工作要求,紧扣“全域提升”目标,贯彻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2025年预算安排的总体思路是:贯彻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坚持管理挖潜、花钱问效,坚持防范风险、严肃纪律,坚持前瞻谋划、引导预期,持续用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增力。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围绕全年收入任务目标,突出税收征收动态监测和跟踪服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依托陕西旬邑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实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扩充税收来源。健全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机制,采取分类盘活的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二是集中财力保障重点。严格财政预算执行,增强库款调控能力。统筹经常性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等补助政策,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切实满足群众“衣食住行、文教医保”新期盼。三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统筹好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和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制度,强化项目资产管理和收入归集,确保按时偿还、不出风险。四是扎实推进财政管理。加强源头管理,建立健全事前评估机制,坚决防止超财力新上项目。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严格按照实际编制和执行预算。加强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实施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意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预算执行效率。

综合考虑财政经济形势和各方面因素,2025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26000万元,较上年预算持平。

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2600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13935万元、转贷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7399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73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250216万元。

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238952万元,加上解支出2559万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870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250216万元。

2025年,全县“三保”支出预算171445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5.02%,增支8189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2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28485万元(较上年增长29.48%),加上级补助收入2168万元、转贷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1329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644万元,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49588万元。

202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计划33951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5637万元,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49588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25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计划4779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计划44681万元,当年收支结余311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0382万元。   

四、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聚焦财力提“质”,攻坚克难抓收入。一是凝聚财税征管合力。加强与税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协同护税,科学分析研判税收形势,动态跟踪全县重点行业、重点税种收入情况,做到应征尽征、颗粒归仓。二是狠抓非税资金入库。加强非税收入征收情况及预测分析,规范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和管理,盘活长期闲置、分散零碎的资源资产,加紧落实资产评估,合理推进资源出让,多渠道扩充县级可用财力。三是精准发力争项争资。深学细研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紧盯中省资金投向、政策动向,立足县情实际加速储备一批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的项目,抢占争资先机。持续关注已争取到位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资金管理,督促单位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二)聚焦资金提“能”,靶向施策优结构。一是支撑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500万元,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效。实时跟踪项目进展,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落得下、接得住、用得好。二是助力中小企业孵育壮大。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市场准入门槛,稳步提高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交易“敞开大门”。发挥财政贴息资金杠杆作用,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提高普惠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政策红利全面、及时惠及符合条件的企业,抚育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不断扩大“活动+政策”双轮驱动叠加效应,支持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发展,持续投放电子消费券,激发消费活力。四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性领域予以重点保障,完善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切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投入科技创新基金500万元,支持做强秦创原创新驱动成果转化旬邑基地,推动更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融合。

(三)聚焦民生提“温”,统筹兼顾保重点。一是全力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全面落实支出保障责任。聚焦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债务偿还等,全力支持县委、县人大确定的重要领域支出和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持续提升民生福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支持教育强国建设。健全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鼎力支持乡村振兴。围绕建设农业强县总目标,支持延展“六大农业产业链”。安排县级衔接资金3000万元,保障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粮食安全等项目资金,全力支持“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焕发新颜值。四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强化财政资金统筹,扎实推进城乡公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着力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让城乡居民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攀升。

(四)聚焦管理提“效”,完善机制增动能。一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加力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基数依赖,根据实际需求和绩效评价情况综合审定编制预算。进一步压减低效无效支出,把严把紧预算关口,推动节支提效走深走实。二是着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守债务风险红线,定期梳理债务总体规模,加强对各项政府购买服务、代建项目的监督,杜绝违法违规举债融资,逐步推进债务化解工作,提升债务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能力,切实守住财政运行风险底线。三是强化绩效评价成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有机挂钩,一贯做到“花钱问效、无效问责”,切实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实行预算精准编制、精准执行,推动部门预算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四是严格预算执行监督。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及时掌握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重点监控无预算支出、三公经费超支、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项目类型,以及资金使用是否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等问题,严防资金闲置和挪用。五是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实时跟进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动态,对重点项目支出进度开展专项检查,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效益。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预警规则,压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全面提升事前、事中、事后预警效果,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各位代表!潮涌古豳万象新,实干兴业宏图展。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勇攀高峰的毅力,披荆斩棘拓新途,向难求成创佳绩,持续提升财政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旬邑实践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附件:

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表

关于旬邑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的说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 咸阳市数据局

网站标识码:6104000004 技术运维电话:029-33123036 网站地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001号

陕ICP备2023008748号-1

咸阳市政府网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