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武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4月22日在长武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长武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全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财税部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迎难而上、积极作为,落实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统筹调控力度,优化支出结构,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241967万元,增长5%。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9227万元,占预算77000万元
的102.9%,较上年增长3.5%,增收2670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0412万元,占预算257440万元的105%,较上年增长1.9%,增支5103万元。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227万元,加上上级各类补助收入162337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0280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7658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万元,调入其他资金12293万元,加上上年结余6447万元,全县收入总计278249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0412万元,加上上解支出4949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351万元,调出资金1537万元,全县支出总计27824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无结余。
2024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716.06万元,剔除公务用车购置费55.55万元 ,“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下降1.89%,减支12.76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67.41万元,减支7.76万元;公务接待费293.1万元,减支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58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717万元,转贷新增专项债券收入10000万元,转贷置换专项债券收入8113万元,调入资金1537万元,上年结转1531万元,收入总计41483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8957万元,调出资金7658万元,置换专项债务还本支出8113万元,支出总计34728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6755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9481万元,加上上年结余19715万元,收入总计49196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27580万元,年终结余21616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7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万元,其中,调出资金7万元,年终无结余。
需要说明的是: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已上报省、市财政部门,报告数据待省市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我们将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五)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截止2024年底,我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90386.7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75177.79万元,专项债务余额为115209万元。
2024年,上级下达我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933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780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15300万元。
二、2024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财政部门始终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安排,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全力推动财政收入量增质优、支出加力提速、政策提质增效、风险安全可控,财政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强化财源建设,夯实增收基础。把财政稳健运行摆在首位,加大资源统筹力度,全方位挖掘新增财源潜力。一是全力组织收入。协同税务部门做好税源管控,加强涉税信息交流共享和综合运用,全面摸清纳税主体和税源现状,推行“月中预测、月末分析”,聚焦县域纳税重点企业,组织开展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实地解决企业经营难题,千方百计促进财政增收。二是积极争取资金。主动对接、靠前发力,打好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的“主动仗”,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各类政策资金162337万元;策划包装政府债券项目15个,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0000万元,支持长武县亭口镇中心幼儿园、长兴工业园仓储物流、苹果深加工产业园、长武县河滩流域设施农业园区等项目建设;争取一般债券资金9200万元,支持县医院医技综合楼、体育综合体、公刘东街道路、五里铺工业园区陶灵路给排水雨污分流工程等12个重点民生项目顺利实施。三是挖掘消费潜力。严格按照《陕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措施》,全力配合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换新工程等,按照要求落实配套资金,确保优惠政策直达消费者。
(二)优化财力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一是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安排资金20116万元加速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十大工程”,育才中学等5所学校建成投用;安排资金39945万元实施城建项目、鸦儿沟大桥、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宜禄街西段雨污分流、北大街便民市场、南街综合市场、城市运动公园项目;安排资金10868万元用于黑河西河段护岸工程、柳沟段护岸工程、黑河陈刘河段护岸工程、黑河亭口防洪工程、北部塬区集中供水管网联通工程、长武县米家墩等5座大型淤地坝建设;安排资金3014万元完成农村道路绿化美化提升和支持通村客运及公交运营。二是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建设。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建成丁家镇十里铺村、彭公镇槐庄村等5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相公镇、亭口镇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稳步推进。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329万元,组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3个,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三是足额兑现惠农政策。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670万元;兑付农机购置补贴247万元。完成财政支农支出3757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改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环保产业园建设、育种科研、粮食种植基地提升、动物防疫、病虫害防治等。安排1040万元,用于苹果、公益林、养殖种植、农村住房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四是持续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安排冬季清洁取暖资金2312万元,为38540户群众兑付用电补贴、发放生物质燃料;安排城乡环境卫生整治2191万元、自然生态保护2783万元、水污染防治4190万元、设备购置费84万元,深入实施“双碳”战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兜牢财经底线,增进民生福祉。全面落实中省市县安排部署和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印发《县级预算单位“过紧日子”评估暂行办法》,加大财政统筹调控力度,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全年民生支出达到23195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8%。一是助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安排教育支出38500万元落实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各学校正常教学运转,“两免一补”资助政策、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持续推进,“两个只增不减”的目标顺利实现。二是助力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安排14364万元投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通过市级初验。县医院内科综合住院楼正式投用,医技综合楼完成主体建设。及时拨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财政补助资金,保障各项基金稳健运行。持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提升基本卫生服务标准,全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投入政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基本建立。三是助力社会保障增质增效。拨付资金7118万元,扎实做好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救助、残疾人补贴等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465万元,用于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公益岗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四是助力文旅事业全面发展。投入资金4243万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支持举办送戏下乡、戏曲进社区、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等,举办半程马拉松、工间操比赛等“花开有信·长武有约”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33场次,《星光大道—这一站长武》圆满完成录制,全面启动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4A级景区创建工作。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零基预算
改革。从预算编制源头进行整合,坚持部门单位“先谋事、后排钱”,以政策清理、绩效目标为重要抓手,全年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3162万元;清理消化财政暂付款5854万元。二是聚焦直达资金监管。切实管好用好直达资金,确保资金直达基层“快”、分配使用“准”、惠企利民成效“好” ,促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年按项目进度及时足额兑付中省财政直达资金31454万元。三是落实债务限额管控政策。将政府债务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落实债务化解计划,加强债务风险排查,全年化解到期政府债务1351万元,占计划的100%。四是严格投资评审程序。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完善机制,优化流程,规范管理,倾力服务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市更新、民生事业、生态环保等。全年累计完成项目资金预审87个152733万元;预算评审项目211个84293万元,审定金额79908万元,审减金额4384万元,审减率5.2%;结算评审92个12429万元,审定金额12127万元,审减金额302万元,审减率2.43%。五是推动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实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下大气力推进资产盘活,从严治理融资平台公司,增强企业“造血”能力,防止资产流失和闲置浪费。全年审核审批国有资产购置372批次5252万元;调剂划转调拨资产17批次2939万元;上缴资产处置收益1907万元。六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财政库款管理,科学预测库款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保障财政资金正常支付需求,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和安全性。持续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全年累计刷卡5252笔1118万元。七是着力打造高效阳光采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完善内控制度,结合《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坚持原则,从严把关,全面公开政府采购意向公告、招标中标及合同公告等信息,全年完成政府集中采购115批次21704万元,节约资金291万元。
(五)推进财会监督,防范运行风险。一是持续深化财会监督。拓展财会监督领域,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开展专项资金、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强化问题整改跟踪。二是持续推进专项行动。紧盯国有资产管理、代理记账、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落实等重点方面,开展专项行动,纠治违规问题。三是持续建强协调机制。按照“横向贯通、协同发力、统筹协调、纵向联动、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与审计、纪检、人大、政协等部门的协同监督机制,提升信息沟通和协同监督合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经济总体形势和因素影响,煤炭行业仍处于低位运行,全县税收收入短期内承压下行,后续挖潜空间有限;二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三保”压力较大,各项刚性支出逐年增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三是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财政平稳运行面临极大挑战。对此,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措施、主动应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全县财政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民生、保发展,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以财政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富强美好”新长武建设。
(一)全县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5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预期目标为245050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81500万元,增长3%。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安排为:税收收入完成69300万元,其中,增值税32629万元,增长3.4%;企业所得税3064万元,增长29.5%;个人所得税1468万元,下降15.4%;资源税18517万元,下降7.4%;城市维护建设税5328万元,增长6.6%;房产税3400万元,增长19.7%;印花税977万元,增长16.2%;城镇土地使用税728万元,增长21.5%;土地增值税447万元,增长35.1%;车船税224万元,增长3.2%;耕地占用税1612万元(2024年无预算);环境保护税128万元,下降5.9%;契税778万元,增长20.8%。非税收入完成12200万元,其中,专项收入6600万元,增长27.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170万元,下降15.4%;罚没收入1200万元,下降14.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900万元,增长54%;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30万元,下降1.8%。
2025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500万元,加上返还性收入扣减244万元(其中,上划中央增值税返还75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13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204万元,上划中央消费税返还2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扣减121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91248万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39895万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500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9466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32220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305万元,雅店煤矿税费基金划转2500万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补助收入355万元,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收入1282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725万元),预计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4000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9100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18156万元,全县当年总财力为283760万元。减除上解上级支出2971万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5686万元,县本级可用财力为275103万元。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目标为275103万元,其中,个人部分支出8654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1.5%;公务费支出2691万元(预留因公出国(境)支出10万元,年初不下达部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审批后予以下达),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支出182868万元(其中,年初预算下达部门10886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740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5%;总预备费3000万元。
具体支出项目安排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653万元,增长11.4%,主要用于党政机关行政运行管理,信访工作法治化及重点信访积案专项攻坚,“标准地”改革,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等。公共安全支出7250万元,下降20%,主要用于公安、司法、交警等社会公共安全及相关专项业务方面。教育支出38650万元,增长0.9%,主要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贫困生资助,营养改善计划,长武县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创建,职教中心、北关小学等5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科学技术支出2441万元,增长388.1%,主要用于支持科普宣传,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引导,新技术新产品中试基地,创建省级秦创原产业创新集聚区及高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苹果全产业链研究院等方面。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717万元,下降5.6%,主要用于文体场馆免费开放,文物保护,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4A级景区创建等方面。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232万元,增长9.2%,主要用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优抚政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殡仪馆及公墓项目建设,退役军人镇村服务站创建,烈士纪念馆设施管护等方面。卫生健康支出17100万元,增长1.7%,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乡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医疗救助,计生事业,医共信息化项目,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和县医院三级医院创建等方面。节能环保支出6608万元,增长4.7%,主要用于协同推进“减煤、抑尘、控车、治源、禁烧、增绿”,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培育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环保设备制造等产业。城乡社区支出43709万元,增长34.4%,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城乡综合执法,南大街等道路改造提升,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完善城中村、城郊村基础设施,城市运管服平台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农林水支出52126万元,增长16.6%,主要用于支持高标准农田管护,种业创新基地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河滩蔬菜产业带建设,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市级示范村建设,第二水厂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北部塬区集中供水管网联通工程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创建,壮大苹果全产业链和仓储物流产业集群,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交通运输支出9969万元,下降25.6%,主要用于公路养护,生命安全防护,通村客运和公共交通补贴,鸦儿沟大桥建设等方面。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004万元,下降19.8%,主要用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助企帮扶,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62万元,增长0.4%,主要用于县供销市场体系管理,消费券投放,社区团购、直播电商、农产品预售等农村新业态方面。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7852万元,下降4.5%,主要用于国土资源整治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占补平衡管理,耕地保护,征地补偿和地面附属物补偿等方面。住房保障支出9588万元,增长61.6%,主要用于个人住房公积金县级配套,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26万元,增长132.9%,主要用于国家粮食差价补贴,粮食挂账利息补贴及粮油市场调控等方面。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681万元,增长167.2%,主要用于消防救援,森林草原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救灾,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监管,长武县工业园区消防救援站建设项目等方面支出。债务付息支出1825万元,主要用于地方一般政府债务付息。
2025年,全县“三公”经费预算820.51万元,剔除公务用车购置费150万元,较上年下降1.86%,其中,因公出国(境)10万元(年初预留),公务用车购置费15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
护费367.41万元,公务接待费293.1万元。
(二)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300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62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8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6755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为36755万元。
202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1267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相关支出3392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出905万元,专项债券支出4827万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3551万元),调出资金18156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5924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为36755万元。
(三)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5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31601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1616万元,收入总计53217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2902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4191万元。
(四)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5年,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四、2025年财政工作措施
(一)加强财源培育,稳定财政收入增长。一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补贴、税费优惠、贷款贴息等方面强化预算保障和资金倾斜,助力重点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跟踪问效,做好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综合服务,确保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二是拓宽财政增收渠道。统筹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摸清吃透全县闲置低效的土地、住宅、场馆、厂房等资源资产,匹配适用的盘活政策,努力在存量载体中导入新产业、新业态,做到因盘而活、因盘而兴。依法依规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加大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的征缴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两重”“两新”等支持领域,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快组织申报项目,积极争取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工业集中区建设等政策支持,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四是努力激发市场活力。聚焦上级一揽子增量政策和“两重”“两新”等政策方向,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打出政策“组合拳”,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稳定预期、激发活力。
(二)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是优先落实“三保”政策。坚持综合平衡的财政管理要求,确保“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健全财政运行监测机制,完善“三保”风险处置预案,强化库款管理,增强库款调控能力,严格控制新增暂付性款项;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三保”工作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防范化解“三保”风险。二是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完善民生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标准,补齐民生短板。优化民生资金分配方式,加强资金统筹整合,避免重复投入和资金闲置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积极筹措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同时通过合理安排政府债券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缓解财政资金压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全口径预算统筹管理,完善预算项目库建设,强化项目储备和评审,严格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和绩效情况安排预算资金。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组织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加大重大政策项目的评价力度,实行全过程全周期监管,切实提升绩效管理质效。三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围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市场化企业运营、管控机制,加快县属平台公司转型发展,进一步盘活壮大国有资产。四是开展政府采购评审改革。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行政府采购供应商“盲投”、评审专家“盲抽”、采购项目“盲评”,评审席位共享的“三盲一共享”评审机制改革,持续提升采购效率,确保政府采购更加公平公正、高效透明。
(四)强化财政监督,防范财政风险。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加强对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以及专项资金的监管,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监督检查与预算安排、绩效管理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完善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通过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保持财政可持续发展。三是严肃财经工作纪律。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强化财会监督。四是提升队伍业务能力。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业务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财政财务干部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政策解读、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会监督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打造懂政策、精业务、善管理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使命激发斗志,责任呼唤作为。2025年,我们
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指导,认真听取县政协意见建议,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以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富强美好”新长武赋能增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