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配方乳粉是广大婴幼儿的口粮,其质量安全关系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市认真梳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过程中质量管控的难点、痛点、堵点,持续督促特殊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加大防控微生物污染风险的力度,提高食品安全风险排查的精度和准度,坚决守护婴幼儿“口粮”安全。
抓好“两个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在全省首创“主要负责人总领、食品安全总监主抓、食品安全员落实、班组长执行”的“四级安全管理”架构,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形式记录并上传“陕食安”线上平台管理。属地管理责任方面,坚持党政同责,市、县、镇、村四级一体推进,建立政策宣讲、包联提醒、反馈落实、整改汇报“四项机制”,通过“三清单一承诺”(即任务清单、督查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承诺书)落细落实监管责任。
抓好安全风险防控。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每月召开调度会,做好产业分析、预警、防范。邀请专家教授、部门骨干、企业家代表开展研判,运用风险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3个清单”强化监管。指导企业把好检验设备采购、防控措施制定、饲草饲料管控等质量关口,严控婴幼儿配方乳粉用生羊乳成品高氯酸盐限值,守牢产品安全底线。
抓好标准执行参与。坚持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相关标准贯穿企业生产销售全链条,规范实施日常监管,开展体系检查(对企业全方位的评估检查)、飞行检查(针对问题企业、不合格产品开展的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支持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全市4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获得33张新国标配方注册证书。
抓好入企指导帮扶。全面落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帮扶食品企业20条措施》,通过规范引导、监督教育、标准制定、风险交流等形式,破解监管和发展难题。强化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邀请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新产品研发。引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设备,优化高氯酸盐、低聚半乳糖等检验方法,风险物质内控水平持续提升。去年以来,我市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被检236批次,全部合格。
据悉,全市现有乳制品生产企业15家,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4家,规模数量位居全省第2,乳制品年产值近30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