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编成, 报告所列数据统计时限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止。报告电子版通过咸阳市人民政府网(www.xianyang.gov.cn)浏览。
一、概述
2018年,我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公众关切,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8号)和《条例》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23号),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深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以下简称“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不断增强公开实效,助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稳妥有序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
(一)精心安排,夯实责任。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调整了县市区及市级部门公开目录,制定下发了《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咸阳市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评估指标﹥的通知》(咸政办发〔2018〕105号)、《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实施和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咸政办发2018〕117号),夯实了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各重点领域公开牵头部门对任务进行逐项分解,明确了责任分工,确保每项工作可量化、可监督、可考核。
(二)优化平台,丰富载体。积极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编制完成了《咸阳市政府网站集约化方案》,对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新版网站更加突出政务服务和政民互动,特色鲜明。开展了政务新媒体基本情况调查,督促“僵尸化”新媒体整改,门户网站设置微信微博矩阵栏目,方便政府信息公开共享。
(三)开展培训,规范指导。完善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分级分层组织实施,将政务公开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课程。多次组织了全市性工作培训,全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务公开类培训80场次,累计接受培训5000余人次。加强对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针对基层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格式不统一、要素不齐全等问题,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模板,下发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单位,有效解决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不规范问题。
(四)绩效评估,严格考核。继续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全面开展政务公开第三方测评工作,委托省测评中心对全市13个县市区、40个市级部门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独立公正的测评,每月反馈一次全市政务公开问题,每季度发布一次政务公开专项评估报告。6月底7月初集中开展了政务公开督促检查,由市政务公开办3名领导带队,分三个督查组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开展政务公开督查,面对面反馈问题,跟踪整改。以市政府办名义下发了政务公开督查检查情况通报,建立起推动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政府信息发布及公开情况
2018年,我市各级政府和市直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8324条,比去年增加了16.5%。其中县市区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0870条,占公开总数的60%,比去年增加了18%;市政府各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7454条,占公开总数的40%,比去年增加了8%。全年编制《咸阳市人民政府公报》六期,举行市级专题新闻发布会6场,市政府信息公开大屏全年共发布信息142条。
(二)政务公开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1、政务服务事项公开。建成了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市43个市级部门和13个县市区政务服务部门11520项“三级四同”通用事项全部在网上公开发布,编制了第一批“四办”清单,其中“马上办”796项、“一次办”5741项、“网上办”7859项、“就近办”209项。通过事项流程再造及优化,事项办理时限整体压缩43.90%,即办率达到23.28%、网办率达到78.61%,办事环节和办事所需材料平均精简三分之一。
2、综合监管和检查执法信息公开。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双公示”监管全覆盖,本级市场监管各部门均公布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抽查结果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信用中国(陕西)平台“双随机检查结果公开专栏”予以公示。
3、财政信息公开。定期公开全市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财政收支情况,对公开内容进行分级分类,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对收支主要数据及增减情况进行分析,根据需要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解释。市门户网站设置“行政收费”专栏,集中展示、实时更新《咸阳市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和《咸阳市本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明确了名称、设立依据和收费标准。
4、脱贫攻坚信息公开。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置“脱贫攻坚”专栏,及时公开扶贫政策、扶贫规划、资金来源等信息,切实接受社会监督。开发了咸阳精准扶贫微信公众号,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政策,包括扶贫干部等情况全部推送到公众号,为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事业提供服务。
5、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加大空气质量监测预测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发布实时监测与预测的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等级及首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建议措施等内容。继续做好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水质情况全链条公开工作。门户网站开设中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专栏,集中发布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中省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查处整改落实情况。
(三)三大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1、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
对审批、核准的基本建设项目,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均通过政府网站公开。2018年通过陕西政务服务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申报投资项目总数4139个,总投资4698.27亿元。2018年通过重大项目专栏共发布各类批复、备案、公告信息149条,为企业参与重大建设项目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
2、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
通过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咸阳市),实现全域各级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一网发布、交易业务一站式办理,并提供便捷查询各类交易信息和政策法规服务,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等交易项目统一进入咸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栏,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按照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五个阶段进行信息公开。
3、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公开。
及时、规范公开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与设施、公办学校对口招生区域范围、民办学校招生计划、招生结果等信息。及时发布法定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根据事态发展跟踪公开相应信息。主动披露2017年咸阳市市本级社会保险信息、2018年度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社保基金运行情况。
(四)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
2018年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257件,其中城建城管环境类43件,工业信息交通类31件,农林水利类43件,教科文卫类27件,发改人力资源财税经贸类42件,公安司法20件,其他51件。政协提案618件,围绕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提案71件,围绕依法治市、完善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提案15件,围绕交通、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问题提出提案376件,围绕加强基础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巩固创文成果等方面提出提案130件,围绕治污降霾、垃圾分类回收、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共提出提案26件。以上建议提案均已全部按期办结,部分市级部门在其网站对办理结果予以公开。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年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03件,其中各级政府收到51件,占受理总量的25%;政府工作部门收到152件,占受理总量的75%;其中网上申请178件,书面申请25件,收到的申请均按规定全部答复,属于公开范围信息169件,不予公开信息3件,信息不全、内容不明确的11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我市各级各部门未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收取费用,也不存在减免费用。
五、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8年,我市没有发生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引起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企盼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公开的深度广度仍需进一步深化拓展,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需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府信息公开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今后,我们将全面落实中省政务公开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增强群众满意度:一是强化政务舆情回应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回应、评估机制。二是强化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灵活作用,方便公众及时有效获取信息。三是提升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规范答复水平,梳理依申请受理、办理、答复各环节中的突出问题,逐项规范解决。四是拓宽信息公开渠道,扩大信息公开的覆盖面,努力推动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富强文明健康新咸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